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11年前,“摩托大军”里寡言少语的他,如今吐露心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2/08 17:07:32
来源:新华网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11年前,“摩托大军”里寡言少语的他,如今吐露心声

字体:

  11年了,“摩托大军”里曾经寡言少语的他,终于吐露心声

  11年前,是“摩托大军”最盛的时期,周克兵是其中的一员,面对我的镜头,他寡言少语。

  如今,“摩托大军”渐成记忆。自驾小汽车返乡的周克兵,讲述自己多年来的返乡历程和岁月的沧海桑田。

2013年2月4日,返乡路上的周克兵在广西隆安县休息。

2013年2月3日,周克兵带着家人,随“摩托大军”骑行在广西藤县境内。

  2013年2月3日,在浩浩荡荡的返乡“摩托大军”里,时年38岁的周克兵携妻带儿,言语甚少,给人一种难以打交道的感觉。偶有笑颜展现,是看到当时年仅9岁儿子可爱模样的时候。

  天冷路滑,偶有车倒人伤。我远远跟随拍摄,不忍多一分打扰,更多的是暗捏冷汗,默盼平安。

  远方家的召唤,驱人急行。

  周克兵骑行速度很快,我们驱车勉强跟随,很多时候需超前选点蹲守拍摄,往往我们刚刚下车,才找好位置,架好相机,他已从眼前驰过。

  路边小憩,进站加油,见缝插针轻聊数语,一路慢慢了解基本情况。

  因长时间骑行,再加上寒风侵肌,有时候周克兵在路边停车休息,双手僵硬却还保持着骑行的姿势,他需要缓好一阵子,手臂才能恢复。

  翌日下午,周克兵一家三口进入广西靖西境内。天空放晴,阳光暖身,熟悉的泥土芳香,家乡的种种,都让周克兵轻松许多。

  在市区购买年货后,再骑行半个多小时,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禄峒镇思侯村的老家。

  至此,1000多公里、历经30多小时的“千里走单骑”之旅结束。

2013年2月3日,周克兵带着家人骑行经过广西藤县。

2013年2月3日,在广西藤县,短暂休息后,周克兵带着家人准备继续骑行返乡。

2013年2月4日清晨,在广西宾阳县城,周克兵检查摩托车的车况,准备继续上路。

  11年后的2024年2月2日,当我再次在春运返乡的车流中见到已经49岁的周克兵时,他正驾驶汽车缓缓进入北海市一处高速公路服务区。身着白色T恤,脚踩运动鞋的周克兵,和11年前初见时“全副武装”、满面尘泥的形象相比显得更加年轻,妻子也是一身时尚干练装扮,20岁的儿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左右的“大高个”。

  当我拿出11年前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给周克兵看时,他能把每一张照片的很多细节都说出来,并露出憨憨的笑容。

  “一路走来,肯定还有印象啊。”周克兵说,“再苦再累,也熬过来了。”

  看着照片,他终于吐露心声。

  他希望我能理解11年前的他少言寡语。

  1996年,周克兵开始到广东闯荡。2004年,他和妻子决定带着几个月大的儿子一起去广东。他们希望儿子在身边长大,接受更好的教育。从此,每年春节前后,一家三口都会在粤桂间来回奔波,坐班车往返约2000元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节省开支,2007年周克兵购买了摩托车。

  买摩托车后的第一个春运,周克兵一个人骑行回家“探路”。因为没有经验,他只穿了一件外套就上路,结果中途遇雨,挨饿受冻,有时还迷路,吃尽了苦头,但“加两次油,仅花费100多元”还是让周克兵很满足,同时也为下次携带妻儿时积累了很多经验。

  第二年返乡时,周克兵购买了雨衣、手套,做好防水保暖工作,但是比起寒冷和艰辛,安全才是周克兵最担心的。他说,一路上看到很多骑手出事,他很担心,因为全家人都在车上。

2013年2月3日,周克兵带着家人骑行经过广西藤县。

2013年2月3日晚,周克兵一家来到广西宾阳县城一家旅馆,准备在此过夜。

  “回到家了,活过来了。”这是周克兵每年骑行回家最深切的感受。于是,“买个私家车,以后开车回家过年”成了埋在他心里的新年愿望。

  之后几年,夫妻俩努力打拼,省吃俭用,终于在2015年如愿购买了一辆小汽车。为了把摩托车送回老家,2016年春运,周克兵最后一次骑行返乡。返程时,他把车子留在了家里。

  2017年,周克兵第一次开车回家过年,实现了为“一家人挡风遮雨”的愿望。几年后,周克兵把摩托车当废铁卖掉。刻骨铭心的骑摩托记忆,深深地印在了周克兵的心底。

  “摩托大军”虽已从春运舞台渐渐消失,但我们所拍摄的影像资料,永远留在了沧桑巨变的历史长河里。透过这些历史影像,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

  今年2月2日,我们跟随周克兵开车带着家人返乡过年。还是从广东佛山到广西靖西,得益于近年来不断织密的高速公路网,曾经1000多公里的路程缩短到现在的800多公里,时间也从30多个小时减少到10个小时左右。

2024年2月2日,周克兵驾车行驶在广西北海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无人机照片)。

2024年2月2日,周克兵驾车行驶在广西靖西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

2024年2月2日,周克兵驾车行驶在广西钦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

  回到家,饮一口母亲刚刚酿出锅的热酒,驱散一路疲惫。

  备年货、搬家具、准备团圆饭,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78岁的母亲周母胜总是在身后探头观望儿子忙碌的身影,周克兵一回头,便看见母亲慈祥的笑容。他说,这就是我们每年历尽千辛万苦,回家过年的意义。

2024年2月2日,在广西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周克兵的儿子周福金在家里打扫卫生。

2024年2月2日,周克兵在广西靖西市一处市场选购家具。

2024年2月3日,在广西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周克兵的母亲周母胜(左)在看儿子做家务。

2024年2月3日,在广西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周克兵和家人一起吃午饭。

  凭着多年来在广东的努力打拼,周克兵逐渐成长为工厂的技术骨干。今年返乡前,工厂组织他和工友到泰国旅游了几天。周克兵说,这11年来他们一家实现了脱贫,装修了老家的房子。去年,一直带在身边的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路网建设更加完善,振兴产业得到夯实,让不少人有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并实现脱贫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周克兵希望,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后,自己和爱人早日回到老家,安居乐业。

  回家的脚步,不断“提速增质”。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滚动。

  从班车到骑行,再到如今的自驾,周克兵的春运和人生故事,浓缩着时代的变迁。

这是2024年2月3日拍摄的广西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无人机照片)。

2024年2月2日,在广西靖西市禄峒镇思侯村,周克兵(右)和妻儿站在老家的窗前。

策划:李尕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黄孝邦

编辑:刘金海、郝建伟、吕帅、程婷婷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