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酱油“酿”乡愁-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6/22 09:22:00
来源:贺州市委宣传部

古法酱油“酿”乡愁

字体:

图为古法酱油晾晒场。 谭小荣 摄

图为廖羽在查看晾晒酱油状况。 冯滟媛 摄

  “我们采用贺州本地颗粒饱满的非转基因的优质土黄豆,食用盐、水、面粉作原料,从根本上保证了酱油的品质。”6月18日,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的古法酱油酿制厂现场,古法酿造酱油传承人廖羽说道。

  制作一缸高品质的古法酱油,选豆、泡豆、蒸煮、拌曲、发酵、下缸、酿晒、抽油……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工序,完成所有的步骤最少需要一年。

  “我们酱油运用传统的制曲手法,不添加米曲霉,仅依靠空气中的天然菌种进行多菌种制曲。”廖羽说。

  古法酿造酱油的核心环节是露天晾晒,豆酱下缸后,廖羽需要时刻着关注缸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做出正确的调整。并要晾晒180天以上后,让豆香发挥到极致。

  如今,酱油厂逐渐步入正轨,廖羽及其研发团队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研发新的产品。“我们公司目前有传统酱油、海鲜酱油、冬菇酱油、松茸酱油以及豆瓣酱、甜醋等产品,主要销往大湾区,去年产量20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今年预计总产量能达到40万斤。”并在网络购物平台运营专卖店的同时,开启了直播带货业务。

  “古法酱油生产加工过程时间长,晾晒豆酱风吹雨淋,年轻人多不愿学酿造技艺,使得这项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为此,廖羽建了免费的古法酱油学习群,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这一传统技艺。(谭小荣 冯滟媛 莫承喜 罗玉君)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