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招商引资何以“吸睛”又“吸金”-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5/16 09:44:52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招商引资何以“吸睛”又“吸金”

字体:

原标题:广西招商引资何以“吸睛”又“吸金”

  柳州市通过龙头企业招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图为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岛式”工厂。自治区园区办供图

  当下,一大批投资规模大、预期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投资项目在八桂大地上推进建设,持续为广西经济注入强劲活力。

  在首府南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迎来首批40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和“AI+制造”等关键领域;

  在崇左市,投资上百亿元的龙马重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打造广西在精密汽车铸件等高端设备制造领域的“硬实力”;

  在桂林市,中国首条数字化航空轮胎生产线建成投产,可满足目前国内民用航空轮胎每年40%的需求量……

  今年一季度,全区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2300亿元,落地项目投资完成额超750亿元。亮眼数据背后,广西招商引资如何做到“吸睛”又“吸金”?

  瞄准“人工智能+”发力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席卷全球的热词,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今年广西“新春第一会”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抓住新机遇,广西全力出击、加快布局。

  广西聚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组织精干人员组成招商引资代表团,马不停蹄地前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大区招商。

  在自治区层面的推动下,全区各地掀起人工智能招商热潮。全区上下汇聚资源和力量,加快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自治区园区办坚持‘策略、整合、场景’理念,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招商,用好广西连接东盟的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多个垂直领域示范应用场景,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地集聚。”自治区园区办党组书记、主任邹展业告诉记者。

  “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而言,广西是投资发展的大好热土。”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EO梅迪告诉记者,广西不断构建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能帮助企业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我们计划在南宁投资6亿元,涉及芯片研发、智能体应用开发、智算中心建设等领域。”梅迪介绍。

  在广阔投资前景的吸引下,桂林临桂云端智造机器人区域总部与研发生产基地、柳州洛必德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南宁易成创新无人驾驶车辆智造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项目在广西产业园区扎根,持续赋能产业向新转型。

  一季度,全区新签约“人工智能+”产业项目24个,投资总额190亿元。

  招商跑出新模式

  地处桂粤湘三省交界的贺州市钟山县,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转移的前沿窗口。在当地,招商工作成为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一大批企业家是我们的招商‘代言人’。”贺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钟山县创新性打破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招商模式,通过聘请十余名产业链招商大使、激活龙头企业推荐牵头机制,更为精准高效地对接目标企业。

  在“以商招商”的带动下,液晶显示、声学器件等30余家大湾区消费电子企业在钟山县产业园区汇聚。2024年,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44亿元。

  同钟山县一样,为适应经济新形势、提高招商效率,广西各地的产业园区频出新招,不断激发招商引资的创新动能。

  北海铁山港区为目标企业量身打造应用场景,将企业需求转化为落地机遇;柳州柳东新区成立产业基金,通过资本招商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当前,广西招商引资正在跳出土地、税收、补贴的“老三样”,打好场景、基金、市场化的“新三张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在招商领域的主导作用正逐渐淡化,越来越多市场化招商机构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挖掘产业基础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配置资源的一股重要力量。

  日前,自治区园区办、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招商引资市场化服务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更低的申领门槛、更高的支持标准以及更快的资金到位效率,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专业机构参与广西市场化招商。

  “管理办法突出制造业招商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招商激励机制,大力招引重点项目和延链补链项目。”邹展业表示。

  在更为多元的招商组合拳下,一季度全区招商引资交出亮眼成绩单,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13.3%。

  投资159亿元的贵港云图智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投资75亿元的北海中森碳投年产30GWH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投资50亿元的钦州印尼乐高年加工20万吨再生铜全产业链等延链补链项目选择扎根广西,重塑广西产业发展新格局。

  项目服务提质增效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在崇左投资上百亿的龙马重工装备制造项目仅耗时20天;在各要素协调保障下,广西建晖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一阶段生产线建设周期大幅缩短……

  高效的广西速度,令众多来桂投资的企业感叹“没想到”。

  随着招商引资从比拼“政策洼地”转向打造“服务高地”,广西从建立健全落地服务机制、强化要素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项目落地保障。

  为强化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广西产业园区通过“一企一策一专班”等精细精准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协调解决企业在能耗使用、用地审批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中伟集团投资项目和龙马重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项目落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怎样留得住?

  在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看来,让企业留在广西的吸引力,是不断改善、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不久前,公司办理一批富氢产品销往迪拜的出口手续,前后不用一个星期就办妥了,这样的效率在以往是不可能的。”他说道。

  陈诚表示,现在不仅报关、清关手续能通过线上平台快捷办理,政府还推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手续不用多头跑。

  2025年,广西将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和政企沟通等方面,推出155项“微改革”,进一步擦亮“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

  为进一步引导各级各部门精准服务企业,自治区园区办按季度开展无感化监测、半年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全区120个产业园区开展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俊聪)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