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25日电 千年瑶山韵,一品金秀红。5月24日,金秀红茶品牌分享暨“圣堂山1979”红茶新品发布活动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举行。此次活动以产品品鉴推介为核心,融合茶山探秘、茶旅路线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金秀红茶深厚的历史传承底蕴与蓬勃的产业创新发展成果。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协会、茶商代表,以及国内外媒体汇聚瑶乡,共赴这场茶香四溢的盛会。

图为发布活动现场

图为领导嘉宾共同发布新品
“大瑶山,大瑶山,绵绵百里山连山。”这首传唱已久的歌谣,生动描绘出大瑶山的雄浑壮阔。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其主体部分便坐落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在这里,瑶族人民采制茶叶、以茶为饮的传统,自古代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此次推出的“圣堂山1979”红茶,品牌名称灵感源自大瑶山主峰圣堂山。该产品严选海拔1000米以上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其茶黄素含量高达3.1%,远超国家标准1.5%。
金秀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苏敏忠介绍,作为享有“世界瑶都”“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生态福地,金秀瑶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高。这里现存四大古树茶群落,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亩茶园与五十六亩原始森林共生”的奇妙景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3万个每立方厘米。而圣堂山主峰1979米的海拔,形成了独特的垂直气候带,为茶树生长孕育出得天独厚的黄金环境。
金秀红茶底蕴深厚,早在清朝时期便已成为朝廷贡品。近年来,依托千年古茶树资源与原生态野生茶群落,金秀红茶更是脱颖而出,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茶叶市场上熠熠生辉的“生态名片”。自2011年起,金秀瑶族自治县以政策为引领、以科技为驱动,大力推动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今,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年产值约2亿元。“金秀红茶”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近年来,金秀践行“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依托非遗文创展示中心、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等平台,深度融合茶文化、瑶族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金秀通过携手华南农业大学等专业机构,建立起古茶树数字档案库,构建起涵盖育苗、加工、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同时,创新推出“圣堂山1979”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透明化追溯。此外,金秀积极拓展茶旅融合新路径,精心打造了圣堂山云海观光、古茶山探秘等特色旅游线路,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

图为“圣堂山1979”红茶产品

图为游客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段村“梦工厂”体验炒茶
目前,金秀已建成万亩自治区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带动9个乡镇45个行政村协同发展,4家茶企顺利通过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自2014年“金秀红茶”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以来,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攀升,已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亚辉说,金秀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茶叶种类多样、产量大,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原始性和生态净化特点,可重点发展茶叶生产和茶产品深加工。作为重要的茶树资源衍生中心,金秀在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广西农业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郎传东认为,金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建议进一步探索“AI+地理标志产品”模式,未来重点培育两到三个“AI+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让红茶等大瑶山特产插上数字化翅膀。
金秀瑶族自治县县长欧树和表示,未来,金秀将持续发力,全力推进生态茶旅综合体建设,致力于将“圣堂山1979”打造成展示瑶乡生态文化魅力的“金字招牌”,奋力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