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连绵蚊虫多 中医“驱蚊”有妙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8/20 09:20:24
来源:南宁晚报

雨水连绵蚊虫多 中医“驱蚊”有妙招

字体:

原标题:雨水连绵蚊虫多 中医“驱蚊”有妙招 专家提醒,市面上驱蚊产品琳琅满目,选对产品的核心是“匹配需求”

  用“桂十味”和“药食同源”药材制作香包,可有效驱赶蚊虫。

  近期南宁降雨频繁,潮湿闷热的天气蚊虫愈发活跃,扰人安宁不说,还可能传播疾病。如何科学防蚊?若被叮咬出现不适该怎么办?为此,记者采访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主任、全国老药工杨正腾和中医经典科主任、主任医师韩景波,为大家带来中医防蚊及对症调理的实用方法。

  日常驱蚊有妙法 芳香中药显神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化学驱蚊液来防蚊,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通过自制不含化学成分的中药驱蚊用品等来达到驱蚊目的。佩戴中药香包是传统有效的驱蚊方式,尤其适合对化学驱蚊剂敏感的人群。杨正腾推荐优先选用“桂十味”“药食两用”的芳香性药材,如肉桂、八角、丁香、高良姜等。“广西主产的肉桂、八角、高良姜气味浓烈,驱蚊效果突出。”制作时可按个人喜好调整比例。如偏爱八角香气的可多放八角,喜欢清凉感的可增加薄荷用量。用破壁机或菜刀将药材切成1毫米左右的小颗粒(不宜过细,避免吸入粉尘),装入透气布袋,放置于卧室、客厅或随身携带,既能驱蚊又能清新空气。香包气味一般可持续两周。

  “身边常见的风油精和维生素B6,也是驱蚊的好帮手。”杨正腾介绍,风油精中的多种挥发油是蚊子不喜的气味来源,使用时按1:10的比例用冷开水稀释,装入喷瓶后喷洒在衣物、房间角落或皮肤上(避开眼口鼻),驱蚊效果显著。维生素B6同样是驱蚊“神器”。杨正腾解释,蚊子对其气味敏感,将其溶于水后喷洒在皮肤上,能形成“防护膜”。需注意的是,出汗较多时需及时补喷以维持效果。

  驱蚊产品要选对 特殊人群有讲究

  市面上驱蚊产品琳琅满目,杨正腾提醒,选对产品的核心是“匹配需求”,特殊人群更需注重安全性。普通人群选择较灵活,可根据场景挑选含派卡瑞丁、驱蚊酯(避蚊胺浓度≤30%)等成分的产品,户外可选长效喷雾,居家则可选温和的乳液或膏体,对化学成分敏感者可选用含薄荷脑等天然成分的产品。婴幼儿皮肤娇嫩,应完全依赖物理防护,如蚊帐、防蚊罩。含避蚊胺的产品不建议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孕妇需优先考虑安全,避免使用避蚊胺、高浓度驱蚊酯产品。

  中药驱蚊需咨询医师,易过敏者先做皮肤测试,出现不适时立即停用就医。湿气重、易出汗人群,除常规驱蚊外,可咨询中医专家,也可适当饮用陈皮茯苓茶等调理体质,减少蚊虫“吸引力”。杨正腾强调,使用任何驱蚊产品前都需阅读说明书,关注保质期和禁忌,特殊人群有疑问可咨询医院药学门诊。

  蚊虫叮咬后不适 中医方剂来调理

  尽管做了防护,仍难免被蚊子叮咬。大多数情况下,被叮咬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涂抹一些止痒药膏后就能缓解。但少数人由于体质敏感或被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关节疼痛、面色潮红,甚至皮肤上出现红疹等症状,这可能是邪气郁肺的表现,需及时调理。”韩景波提醒,从中医角度来看,蚊子叮咬后邪气可能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导致肺气郁闭,热量无法正常散发,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此时,采用以大青龙汤为基础的方剂,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由麻黄、桂枝、石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的经典方剂大青龙汤,具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的功效,能有效宣发肺气,将体内的郁热散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加入金银花、连翘、山豆根等药材,可增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出现红疹的患者,可再加入玄参、水牛角,以清热凉血。“具体的用药方法很关键。”韩景波详细介绍,将上述药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8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至药液剩余600毫升左右,关火后滤出药液。每日分3次温服,每次约200毫升。一般情况下,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如果烧退了但皮肤上的红疹仍未消退,可以再继续服用1至2次,以巩固疗效。

  此外,韩景波还强调了生活调理的重要性。“服药期间,患者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邪气排出;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药效;还要注意避风寒,尤其是在夏天,不要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以免寒气入侵,阻碍邪气发散。”他解释,适当的温热环境有助于身体出汗,而汗液正是邪气排出的重要途径,“就像开窗通风能让房间里的浊气散去一样,身体通过出汗把郁积的邪气排出去,从而加快康复”。(记者罗颢/文 宋延康/图 通讯员李冠宏)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