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合山市农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锚定服务“三农”核心使命,创新探索“四个聚焦”推广模式,围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服务惠民、典型示范、教育培训精准发力,持续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能,奏响了机械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合山乐章”。

在合山市一处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在进行机械化插秧。
“我们充分发挥惠农补贴的‘指挥棒’作用,重点补贴水稻插秧机、育秧设备、拖拉机、烘干设备等关键机具,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提档次。同时大力推广水稻增密增穗、无人机‘一喷多促’、机械烘干加工等实用技术,如今已实现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点)乡镇全覆盖。”合山市农机中心推广站站长蒙乃勇说。
为加速智能化农机落地,该中心聚焦农用北斗导航终端、智能信息采集、高效植保等技术,推广自动驾驶、设施智能监控等装备;并借力土地“小田并大田”改造契机,逐步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六大环节”机械化协同发展,实现生产成本下降、劳动效率跃升,引领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深度转型。
在农机补贴政策落实中,合山市农机中心以“强机兴农”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五个100%”便民服务模式:符合补贴条件的100%申请、100%机具核验、100%App办理、100%补贴兑付、100%“回头看”检查,推行“集中办理+上门服务”,全力实现购机补贴“掌上办、即时办”,让农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补得及时”。
据统计,近3年来合山市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147台(套),兑付补贴资金约343.78万元,受益农户106户,拉动社会投资超1185.7万元,始终保持零投诉、零骗补套补的良好记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合山市水稻产业中心育秧基地
抓典型、树标杆,是合山农机推广的“关键一招”。该中心重点扶持培育本地优质企业——河润农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集育秧、插秧、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并创新探索“联营村企”“联营农场”“联营农机”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培育出“强村富农”新龙头、“藏粮于地”新模式、“藏粮于技”新实体,更实现水稻生产亩均节本增效460多元。2024年,《创新发展“联营模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案例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推介的农产品初加工关键环节机械化应用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合山农机中心科学统筹辖区闲置农机与农机手资源,引导合作社、农机大户按农时节点制定作业服务清单,强化“一条龙”“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意识,推出农业生产周期“农机服务菜单”,让农户“按需点单”。2024年,合山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达5.8万多亩,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无人机植保作业
合山市农机中心构建“纵向+横向”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机化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纵向上,发挥农机推广机构主导作用,紧盯关键农时,联合农机销售商、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举办新机具新技术展示演示、田间日、地头展等活动;承接2025年全区农机科技推广项目管理现场培训任务,并组织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技能竞赛,在农机手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横向上,深化与农业农村和水利、人社等部门协作,联合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专题培训、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培训等,年均培训超100人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解读、技术传授,着力挖掘培育一线农机技能人才,逐步提升农机实用人才水平,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带头人队伍,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近5年来,合山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9.53%提升至74.9%,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57.17%提升至71.3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82.32%提升至86.04%。其中,曾为薄弱环节的水稻机种率提高9.54%,甘蔗机收率更是大幅提升41.43%,机械化短板加速补齐。
如今,全程机械化生产理念与新装备、新技术在合山快速普及。合山市农机中心先后获评2024年度自治区、来宾市两级农机化项目工作及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今年申报的《创新“四个聚焦”推广模式,引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2025年全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典型案例。(何丽)